每个人都有可能“中招”‧以平等心宽待爱滋病患
(雪兰莪‧八打灵再也讯)于2005年启动的艾滋病醒觉工程“一切从您开始”(It begins withyou),转眼间已来到了第六个年头。身为这项工程的领头羊兼守护天使李国忠医生坦言,很多人都对艾滋病患投予异样的眼光,让病患感到难堪羞耻,抬不起头来做人,更不敢去寻求治疗。他记得当他初次踏进传染病科部门时,推门就看到镜中的自己,这一切都是主任的刻意安排。原来主任是要告诉下属,艾滋病患和你我一样,外表是看不出来的,而且人人生而平等,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艾滋病盯上,借此提醒大家要宽厚对待艾滋病患。马来西亚艾滋病医学会(MaSHM)前任主席李国忠医生指出,虽然在国内政府医院接受第一线人类免疫缺乏病毒(HIV,俗称艾滋病毒)药物治疗,费用都能获得全免,但还是有很多人忌讳求医。“就是因为众人世俗的眼光,让病患不愿从这个深渊里走出来,与其曝光被人嘲笑,不如就抱病沉沦。因此,艾滋病是一个孤独的疾病,病患都不想被人打扰,他只想一个人,这不像其他疾病病患,后者总是盼望他人的探访,总之愈多人愈好。”他表示,艾滋病疗程并不是看病吃药这幺简单,因为它涉及心灵辅导及药剂学,严格来说是一个治疗旅途。“虽然现在已不难获得HIV治疗,但HIV感染人数却不断增加,这预示我们迫切需要教育,特别是对那些站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。这也是‘一切从您开始’的推行目的。”根据卫生部疾病控制组提供的资料,国内HIV感染病例一度从2002年的6978宗,逐年开始下降至2009年的622宗,但是此数目却在去年反弹至868宗。改变对艾滋病负面观点他指出,“一切从您开始”工程刚启动时,只有极少数的医生投入艾滋病治疗,当时这项工程的出发点就是要改变医者对艾滋病的负面观点,所以就把医学系学生纳为栽培对象。“从2008年开始,任何参与此工程的医学系学生,有机会前往雪州双溪毛糯医院传染病科部门取经,展开艾滋病诊治工作的实习生涯。”他提及,这项实习计划可以让学生“预习”社会对艾滋病患的歧视,从而找出适当的应对方式,“通过与艾滋病患的近距离互动,这群準医生他日行医时或许更具包容性,此工程或多或少改变了他们对艾滋病的初衷或偏见。”妇女非吸毒者感染HIV内科及传染病科高级顾问李国忠医生提出,近年来国内HIV传播方式有所改变,现在愈来愈多妇女及非吸毒者感染HIV,反之过去最常见的传播途径―共用针筒吸毒已逐渐缓和下来。他说,从1986年到2010年,共有9万1362人感染上HIV,其中1万6352人发病成为艾滋病患、1万2943人因病逝世。“1992年,当我首次踏足吉隆坡中央医院,开始为艾滋病患看诊时,绝大多数前来叩门的都是吸毒者,妇女更是少见。我还记得,第一次医治的女性艾滋病患是一名孕妇,她是透过丈夫而感染此病毒。”他继说,现在国内感染HIV的妇女,绝大多数都是从丈夫身上得来,这是源自于女方对丈夫的信任,行房时都不使用安全套。“这个趋势让人感到担忧。很多时候,HIV是从多重性伴侣中一路传开,结果害了忠心的一方。如果有人在国内展开这项调查:除了配偶,您还有多少位性伴侣?我实在无法想像,会得到怎样的一个结果。”CD4细胞大于500不需用药过去医学界採用“早服兼大量用药”的方案来治疗艾滋病患,大马则是以CD4数量少于200为治疗起点。雪州双溪毛糯医院医药部内科主任李国忠医生提出,自2008年开始,艾滋病相关团体已向卫生部提呈採用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HIV治疗指南,即CD4少于350时才考虑用药。一旦感染HIV,病毒会经由血液带至全身,并破坏人类免疫系统中称为CD4的血球细胞。当病毒进入CD4细胞后,会自行进行複製,并破坏CD4细胞。当血液中的病毒数量越来越多时,CD4细胞的数量则会逐渐减少,因而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。他说,如果艾滋病患的CD4细胞大于500,那意味着他的免疫系统还处于正常水平,这时尚不需要用药。问他如何看待HIV抗药性问题,他表示,通常存在抗药性的都是第一线的HIV药物,如果抗阻于第一线,那幺病患就得使用第二线药物,以此类推,“当药物类型愈退愈后时,病患不只需耗更多钱,而且也得拿健康来当赌注,因为第二三线药物费用不获得政府缴付,毒性更是层层上升。”他提出,为了解决抗药性问题,各大製药厂都在积极研发HIV疫苗及新类型药物,其中包括一种整合抑酉每制剂(Integrase Inhibitor)。整合酉每抑制剂是全新的HIV治疗药物,可能成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中有重要意义的突破。HIV複製过程需要3种酉每,即蛋白酉每、逆转录酉每和整合酉每。目前,已有药物能够抑制即蛋白酉每和逆转录酉每,整合酉每抑制剂尚未获准通过。鼓励学生修读传染病科“一切从您开始”工程由默沙东(MSD)製药厂与MaSHM及马来西亚艾滋病理事会(MAC)共同推动。马来西亚MSD董事经理尤劲发指出,除了改变医者对艾滋病患的负面想法,此工程有望鼓励参与学生修读传染病科,或在日后对艾滋病患展现更大的量度,以增加国内有志于治疗艾滋病的医生人数。他说,这项工程于2009年首度开进人群,通过红丝带醒觉运动,由医学系学生来唤醒公众对艾滋病的醒觉意识。“该药厂不仅在社会打造艾滋病醒觉工程,而且还身体力行,着重于HIV研究。虽然之前HIV疫苗及新类型药物研究皆失败告终,但是药厂不会放弃这一块,反之继续投入庞大的资金及知识,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制止此病。”2医学生分享“参战”经验自愿加入这项艾滋病醒觉工程,并有幸参与实习计划的国际医药大学医学系学生维奇(Vikkineshwaran)及彭秋霞,现身份享自己的“参战”经验。来自雪州士拉央的印裔学生维奇,一直以来都对艾滋病患感到好奇,猜想他们到底长成甚幺模样。他坦言,当初他加入这个工程,由于事先没有和家人商量,结果母亲知道后,心里多了一层忧虑。“我一直以为,艾滋病患都是瘦骨嶙峋、病恹恹的模样,后来加入这个工程后,才发现大多数的病患和你我一样,没有甚幺不同,而且每个人都有机会患上艾滋病。”在旁的秋霞也搭腔,直言自己对艾滋病患有太多先入为主的想法,“是啊,我以前也以为艾滋病患一定是多重性伴侣者,私生活不检点诸如此类。”不过,自她有机会呆在艾滋病诊所,看传染病科医生如何诊治病患时,她才知道,原来艾滋病患不一定都是性滥交者,有好多都是家庭主妇,她们皆从丈夫身上招惹此病。这项工程不仅改变了这两位準医生对艾滋病的想法,就连维奇的母亲,也为此感到释怀。李国忠医生补充,许多曾在传染病科实习的住院医生,现在即使各司其“科”,如成了高级肾脏内科及心脏内科医生,他们对患有本科疾病的艾滋病患,不但不拒治,治起来还真得心应手。/良医‧报导:唐秀丽‧2011.09.01